返回首页 >

防汛进入“AI 时代”!济南用本地数据“喂养”模型,给积水风险精准“画像”

2025-08-13 07:18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地下空间和低洼路段易形成积水点,是城市防汛面临的重要挑战

  教AI为城市积水风险“画像”

  8月8日,工作人员在济南地铁调度控制中心监测地铁线路运行情况。(□记者 张瑞雪 报道)

  严守入口

  地下空间出入口处设置台阶或反坡,减少入侵水量;准备沙包沙袋、防淹门、挡水板等防水设施,堵截暴雨洪水

  排水除涝

  若洪水突破出入口,地下空间内预置的排水泵和潜污泵可将积水抽排至市政雨水管网,防止内部水位上涨

  安全疏散

  应急处置人员引导人群通过安全通道向地面或应急避难点疏散,利用广播系统指引方向

  今年4月开始,济南年轻的地铁站站长李晓瑜就进入了紧张的“备考”状态,“以前防汛演练6月才开始,今年前置了2个月,演练的频率能达到一周一回。”

  济南地形呈南高北低走势,一旦发生强降雨,雨水将快速向北部低洼区汇集。李晓瑜所在的天桥区济泺路中心站正位于汇水区,由此在防汛地图上被画为重点,反复演练成了家常便饭。

  水往低处流,地下空间和低洼路段的防汛成熟度,关系着城市能否在面临暴雨时维续正常运转,也是对城市防汛韧性的“压轴”考验。

  地铁口的三道防线

  一个地铁站的出入口,有几道抵御洪水的“机关”?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