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浙大95后哲学博导:被关注说明学术体系更开放多元

2025-08-15 09:43   澎湃新闻

  在这样一个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都进行着变革,带来大量由人工智能及人的改变。这样的时期充满机遇也难免喧嚣。哲学的意义是由人及人工智能的,它提供了一个反思的视角,藉由这种冷静自持的反思,来更好地使用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

  我的研究领域是逻辑学,逻辑与智能的双向赋能,本质上是人类理性与机器智能的共同进化。在理论层面,逻辑学通过形式化方法为AI注入可解释性与安全性;在实践层面,AI的海量数据与计算能力反哺逻辑学,催生动态开放的新型推理系统。当我们重新审视语言、认知与逻辑的深层关系,寻找语言和认知中的规则,对机器的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做出相应的规范,对于认识人类自身与发展人工智能都是有益的。

  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本都服务于人类文明的进步,两者并不是对立的。在“新文科”建设理念的引导下,我们更多的并不是关注学科的划界,而是问题的解决。

  当下的哲学,自然与其他人文学科一道,承担着传承人类优秀文化的使命。而在传承经典的同时,也通过密切关注当下社会的现实问题,找到了更多领域协同的切入点。浙大哲学近年来在这一领域做了很多探索,比如,逻辑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推动逻辑推理算法模型的开发,也参与认知科学、社会网络等复杂系统的跨学科研究;科技、哲学与伦理的交叉,研究算法伦理、数据隐私、AI决策的哲学基础等问题,这些对于新兴科技的反思也是不可或缺的。

  “包容的评价体系对于青年学者成长尤为重要”

  口述者:施秦生,1994年生,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宗教学。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