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将刑释人员再就业“反歧视”从文件写入现实,多地已在实践

2025-08-22 16:30   澎湃新闻

  福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刑法学博士陈俊秀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国际经验表明,帮助刑释人员顺利就业,关键在于“淡化前科标签”,即限制乃至取消前科报告义务,把“永久记录”变成“可封存信息”。

  陈俊秀认为,现阶段有必要通过制度松绑打破“永久标签”,以社会接纳消解“污名化”,从而助力刑释人员就业权的实现。建立犯罪梯度信息查询机制,允许企业查询适配岗位的有限记录。

  提升临释人员就业竞争力,对接市场需求

  临释罪犯,是指那些即将完成服刑期限,即将从监狱或拘留所等刑罚执行机构被释放的罪犯。他们已经完成了法院判决的刑罚,即将重新融入社会。一些地方也开始探索,提升临释人员的就业竞争力。

  公开消息显示,湖北省监狱管理局自2024年起,联合人社部门将“余刑两年内服刑人员”纳入全省就业创业培训补贴范围,按工种给予200-2000元/人补贴。全省监狱建成标准化实训室128个,开设电商直播、汽车维修、手工制作等课程,并与300余家企业签订“订单式培训”协议。

  据介绍,2024年,临释人员职业技能证书持有率达82%,就业推介会签约率突破65%。该模式通过“培训-考证-就业”闭环设计,实现刑释人员技能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

  针对临释人员,安徽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庐州女子监狱)在2024年9月就开展过就学就业推介活动。此次活动有省内14家就学就业推介学校和企业代表,以及律师团队、井岗镇派出所户籍民警、刑释回归典型代表、“监狱家长学校”服刑人员亲属、300余名临释服刑人员参加,其中63名临释女服刑人员现场签订了就业意向书。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