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刑释人员再就业“反歧视”从文件写入现实,多地已在实践
2025-08-22 16:30 澎湃新闻
研究显示,缺乏正当职业是刑释人员再犯罪的主因之一。如何多渠道拓宽这个群体的就业途径,提供适配岗位,各个地方政府也进行了不少探索。
2025年3月,在答复人大代表建议时,上海浦东新区司法局介绍,将刑满释放人员纳入“就业困难人员”范畴,录用“刑满释放人员”企业可申请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同时,鼓励刑满释放人员通过灵活就业方式实现就业,就业成功后其个人可按规定申请社会保险补贴。
2024年,上海浦东新区司法局会同有关单位举办4场面向刑满释放人员的专场招聘会,推荐适配岗位204个。
在福建安溪,经当地政府帮扶引导,不少此前从事电信诈骗的缓刑犯走上电商之路。
福建泉州市安溪县人袁鹏(化名)曾未能经受住诱惑,加入了电信网络诈骗团伙,在电话线的一头,每天用谎言和圈套编织的网撒向茫茫人海,半年后事发,换来5年缓刑。和其他缓刑犯一样,袁鹏面临着对未来的选择:是重操旧业,还是收手创业,抑或出门打工?
走出看守所后,他在政府的帮扶下经营了一家淘宝店。在网线的一端,与流量、转化、接单、发货相伴,耕耘3年后,一年营业额已能达到上百万元。“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被抓不是不幸,而是幸运。”袁鹏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坦言。
“在开展社区矫正活动中,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人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是因为没有掌握一门生活技能。没有生活技能,重新走上犯罪道路的概率也更高。”安溪司法系统一干部向澎湃新闻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