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AI数据被“投毒”?记者调查:2万元包月,能让广告成为“标准答案”

2025-09-18 20:36   大河报

  那么,这种行为是否触及法律红线?河南金纬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扬在接受大河报记者专访时明确表示,GEO操作存在违规之处。他分析,若人为制造大量虚假的“用户体验”或伪造“权威认证”作为AI的训练数据,使其在回答中优先推荐,就可能构成虚假宣传,涉嫌违反法律。

  张扬指出,对于互联网广告,《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第八条明确要求互联网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能够使消费者辨明其为广告。通过付费方式获得的搜索排名,应当显著标明“广告”。

  面对这一新兴业态,监管与规范显得尤为迫切。宋向清建议,监管部门应加快立法,明确“故意污染AI数据”属于违法行为,并建立“白名单”制度。

  他呼吁,唯有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协同治理体系,才能避免GEO沦为信息污染的源头,让AI技术真正回归其普惠价值。“对于每一位用户而言,在使用AI搜索时保持批判性思维,多渠道核实信息,或许是保护自身权益最有效的方式”。(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张阳)

  

责编:于琳琳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