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何以中国 | 穿越海岱,寻找何以中国的“山东答卷”

2024-12-06 21:23   新黄河

  “这是我们家的传家宝。”于爱梅的奶奶,是带领全家创办战时托儿所的“沂蒙母亲”王换于,她的妈妈则是用乳汁喂养革命后代,让自己的孩子喝米煳的张淑贞。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红嫂们正是用这枚顶针,为八路军缝制军衣、制作军鞋,而今,于爱梅又用这枚顶针为解放军缝制鞋垫。

  八百里沂蒙大地,十万英烈血洒疆场,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如何把这些动人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2004年,于爱梅开始认真整理沂蒙红嫂事迹,到处义务宣讲沂蒙精神,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累计行程20多万公里。近年来,她还发起成立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每年组织宣讲员外出宣讲1200余场次。“我今年虽已72岁,但志向永不变,我将一直大力弘扬沂蒙精神,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于爱梅说。

  时至今日,沂蒙精神不仅在口耳相传中。它化成了一部巡演300场、实现国家舞台荣誉“大满贯”的《沂蒙山》,屹立为民族歌剧的巅峰之作;它变成了《永远的新娘》《妇救会》等一场又一场群众自导自演的沉浸式小戏小剧,成为有效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持续激发文旅市场活力的重要途径;它还是一个个红色景区、一条条研学线路,在新时代,不断用红色文化凝聚人、培育人。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