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网络微短剧如何突围流量陷阱、更大范围参与生活?

2025-01-15 09:57   文汇报

  和强调人物与情境相互作用并产生动作的传统戏剧性不同,基于移动互联网这一媒介,微短剧只能通过强设定的多反转、极致化人设、高度假定、扁平的场景来建立戏剧性。然而,内容上的雷同、形式上的千篇一律才是微短剧在商业模式下越走越窄的原因。

  微短剧借鉴源于好莱坞商业大片的高概念电影,形成以营销为驱动的项目运营机制。虽然没有大导演、大明星、大投资和大制作,但微短剧将足够吸睛的故事主题与标签化、垂直化的互联网叙事结合,通过远远大于制作费用的投流捕获用户手中的真金白银。与高概念的类型片相似,微短剧根据市场反馈确定剧集的主题和情节,以确保广泛的用户基础和商业成功。被奉为编剧必读之作的《救猫咪——电影编剧指南》中,作者布莱克·斯奈德指出电影必须由一句话呈现,高度概念化的电影能一下子抓住观众的好奇心。当下的微短剧是高概念电影的极致替代,其故事情节必须简单明了、营销主题必须单一且重复出现,并应该能和已有相关作品关联产生长尾效应。如《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大火之后,主打信息差制造笑料、反差感人设的穿越复仇设定已成为固定模式,《美人在八零》《重生七零再高嫁》等剧相继上线。观众早已不关心为何会穿越及其带来的审美怀旧,更多是高概念式运行机制下对当今不确定性的强烈回应。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