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以次充好、先用后付却被办理贷款……这些消费陷阱赶快“避坑”
2025-02-07 06: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还有的消费者在某电商平台自营旗舰店购买电视,但是商家迟迟没有发货。消费者称这台电视原价7299元,国补补贴后到手为5791.2元,目前该电视已涨价,客服称如果等不到就让消费者退货,但是国补资格无法恢复。消费者认为延迟发货是商家的原因,退货后国补资格丧失不应由消费者承担。
对此中消协表示,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明确补贴政策细则,细化国家补贴商品价格计算的规则,防止商家虚标定价或通过涨价等方式套取补贴,侵害消费者利益。同时平台应当建立完善的售后保障机制,明确国家补贴价格保护相关政策。
中消协投诉部李志:与此同时我们建议,建立补贴名额恢复机制,对于未实际完成交易的订单,应当自动返还消费者补贴名额,让补贴真正惠及消费者,有效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需求。
车辆统筹保险陷阱:
虚假宣传、理赔难问题突出
中消协表示,2024年,一些汽车服务公司冒充正规保险公司销售“统筹保险”,消费者购买后却遭遇理赔难、退保难的问题。典型案例显示,消费者林先生通过某App购买车险后,发现保单竟是某运输公司的“统筹服务”,退款时还被索要高额手续费。经消协介入,商家最终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