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蛇毒研究进行到底——山东省食药检院“高端蛇毒血凝酶产业化关键技术体系构建与规模化应用”项目攻关纪实
2025-02-18 09:52 中国医药报
在从毒腺中提取出mRNA后,科研人员在mRNA的测序方法选择上又犯了难。当时可选择的基因测序技术有第二代和第三代。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对mRNA片段测得准但是测不长,只能分段测序后再拼接,这就会增加差错几率;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能一次性测完整条mRNA序列,但是准确率低。为了确保mRNA测序的准确性,经过几番考量,石峰将两代技术相结合——先用第三代技术测出整体框架,再用第二代测序数据进行校对。就这样,科研人员拿到了不同样本蛇毒血凝酶的完整mRNA序列,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将其“翻译”成相应蛋白质并获得质谱数据,一个源自虚拟蛋白质的蝮蛇蛇毒蛋白数据库就这样诞生了。经过与真实蛇毒血凝酶蛋白质的质谱数据比对,匹配度达到100%。
考虑到蛇在不同季节的状态不同,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石峰团队又在次年不同季节前往多家蛇场取样。经过近两年的反复验证,蝮蛇蛇毒蛋白数据库才算真正意义上建成了。
为蛇毒蛋白找“指纹”
举一纲而万目张。蝮蛇蛇毒蛋白数据库的建立,让杂蛋白结构解析、特征肽段确定、处方工艺改进等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在研究清楚蛇毒血凝酶氨基酸排列顺序的基础上,工程师们又通过实验、计算机模拟等手段研究出蛇毒血凝酶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不仅如此,由于数据库囊括了完整的蝮蛇蛇毒蛋白质数据,科研人员还解析了蛇毒血凝酶产品中多种杂蛋白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