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风筝记忆丨王建超:风筝线那头 是故乡的风
2025-03-28 15:25 大众网
有一年清明节,我回乡祭祖,路过村头的空地,看见几个孩子正在放风筝。他们的风筝是塑料的,印着卡通图案,飞得又高又稳。我驻足看了很久,忽然想起父亲的那只燕子风筝。回到家,我问父亲:“那只燕子风筝还在吗?”父亲摇摇头说:“早就不见了,不过你要是想放,我还能再扎一只。”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风筝不仅仅是童年的记忆,更是乡愁的深深寄托。它承载着我对故乡的眷恋、对亲情的思念,以及对那段简单而美好时光的无限怀念。
风筝的传承,是文化的风
去年,我带儿子回老家过春节。父亲特意为他扎了一只风筝,依旧是竹篾做骨,糊上彩纸,画着一只燕子。儿子兴奋地问:“爷爷,这是什么风筝?”父亲笑着说:“这是咱们潍坊的燕子风筝,飞得可高了。”
看着儿子在空地上奔跑,风筝渐渐升空,我忽然意识到,这只风筝不仅仅是玩具,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潍坊的风筝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从最初的军事工具,到后来的民间娱乐,再到如今的文化符号,它承载着中国人的智慧与情怀。
我对儿子说:“你知道吗?风筝是咱们潍坊的骄傲,它不仅仅是玩具,更是一种深厚的文化。”儿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继续专注地拉着风筝线。我想,或许有一天,他也会像我一样,把这只风筝的故事讲给他的孩子听。
风筝的未来,是创新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