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风筝记忆丨郭家宝:风筝线那头 牵着童年的天空
2025-03-17 16:02 大众网
今年初春,我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特别的语文课。当我在黑板上写下“风筝的历史”时,小宇立刻举手:“老师!风筝是诸葛亮发明的吗?”小雨歪着头问:“为什么潍坊的风筝会那么有名呀?”
我打开投影,播放潍坊国际风筝会的视频:漫天飞舞的巨龙、蜈蚣、蝴蝶,引得孩子们“哇”声一片。“其实风筝最早叫‘纸鸢’,两千多年前,古人用木头做‘木鹊’传递消息呢!”我举起一只燕子风筝模型,“后来潍坊人把风筝变成了天上的艺术,每年春天,全世界的风筝都来这里比美。”
“那风筝能打仗吗?”小轩瞪圆了眼睛。我讲了韩信用风筝测距离的故事,孩子们听得入神,仿佛看见夜空里飘着带灯笼的“侦察兵”。接着,我发下彩纸,让他们画心中的古风风筝。小琳画了嫦娥抱玉兔的风筝,说:“她想飞回月亮找家!”小宇的“恐龙风筝”张牙舞爪,他认真解释:“霸王龙要去风筝会当冠军!”
下课铃响时,孩子们还围着我追问:“老师,今年能带我们去看风筝会吗?”我笑着点头,窗外的梧桐树沙沙作响,恍惚间,那些画纸上的风筝似乎正乘着春风,掠过千年时光,把文化的种子悄悄撒进稚嫩的心田。
风筝是风与线的博弈,是根与芽的呢喃。一头牵着故乡的麦田与老槐树的年轮,一头系着稚嫩掌心绘出的嫦娥与恐龙。当春风年复一年掠过教室的窗棂,那些飞舞的竹骨与彩纸,早已不再是简单的玩具,而是文化的信使,将历史的温度与未来的希冀,轻轻系在每一根倔强向上的心弦上。
(作者:坊子区崇文初级中学小学部 郭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