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数据与沉默的车门:小米SU7事故背后的生死叩问
2025-04-01 20:55 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金瞳 青岛报道
2025年3月29日深夜,一辆开启智能辅助驾驶的小米SU7在高速公路上撞向隔离带,随后爆燃起火,三名年轻生命戛然而止。这场悲剧的惨烈程度远超普通交通事故,当116km/h的时速、97km/h的碰撞数据与烧毁的车架并列于公众视野,技术安全与生命代价的天平亟待重新校准。而车门锁死阻断逃生通道、车企迟滞的家属沟通、智能驾驶权责的模糊边界,则将小米汽车推向舆论风暴中心。
致命事故揭开智能驾驶安全争议
2025年3月29日晚10时44分,一辆小米SU7标准版纯电动汽车在安徽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发生严重事故。据小米官方通报,事故发生时车辆处于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状态,以116km/h的时速行驶。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路障封闭自车道并改道至逆向车道。车辆检测到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持续减速并操控转向,最终以约97km/h的时速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事故导致车辆起火燃烧,车内三人全部遇难。
事故引发公众对小米汽车安全性的强烈质疑。遇难者家属在社交平台控诉称,车辆碰撞后“车门锁死无法打开”,最终导致三人丧生。小米官方声明中虽提及“配合调查”,但未直接回应车门锁死、电池爆燃等核心问题,引发舆论对其责任回避的批评。受事件影响,小米集团4月1日港股盘中跌幅一度超过6%。
技术细节与责任认定的争议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