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青岛故事 | “鲸落”无声:离去时他们留下生命的礼物

2025-04-02 07:15   青岛观客户端

  近年来,公众对遗体器官角膜捐献的观念逐渐发生了改变,医务工作者对此有着更为直观的感受。青大附院OPO(人体器官获取组织)器官捐献协调员胡学宝参与过300多次器官捐献。他奔走在青岛和日照各家医院的急诊抢救室和重症监护室,从弥留之际的患者中寻找适合的捐献者,在不可逆脑损伤甚至脑死亡的情况发生时开展捐献协调,陪伴并引导家属在紧迫的时间窗内,做出延续生命的重大抉择。

  “面对悲痛欲绝的家属,我们的话语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有些残酷。家属拒绝、辱骂、摔门而去都属人之常情。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属愿意听完我们的讲述,同意让亲人即将逝去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胡学宝说。

  2024年年底,一名3岁的幼童因为一场车祸,生命即将走到终点,蜷缩在重症监护室门口的年轻父母眼睛里满是悲伤。但与胡学宝仅仅交流了5分钟,他们便做出了艰难的抉择,同意捐献孩子的肝、肾和眼角膜,救助其他患病的小朋友。胡学宝从他们身上真正看到了传递生命火种的希望。“2014年,青大附院一年完成22例器官捐献。到了2024年,这个数字已经跃升到了143例,这背后是无数人对生命的重新认知和城市文明的进阶。”胡学宝说。

  “青岛模式”,播种下更多生的希望

  遗体器官角膜捐献,标志着一个生命走到终点,同时也是很多生命新的起点。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