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我的风筝记忆丨李云庭:儿时的风筝 悠悠的春情

2025-04-07 17:01   大众网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每当春日的微风轻柔地拂过面庞,这些诗句便悄然在心底响起。儿时那些与风筝相伴的春日时光,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带着独属于乡村的质朴与温暖。

  在乡村,春天的脚步总是格外清晰。冰雪渐融,沉睡的大地慢慢苏醒,树叶怯生生地抽出嫩绿的新芽。春风如同一位温柔的母亲,轻轻抚摸着世间万物,带来丝丝暖意。太阳也变得红彤彤的,毫不吝啬地洒下光芒,暖烘烘地照耀着大地。孩子们纷纷褪去厚重的冬装,穿上轻便的毛衣线衣,迫不及待地想要投入春天的怀抱。

  对儿时的我来说,春天最有趣的事莫过于放风筝了。那时的风筝,大多是自己动手制作的。记得有一年,看到爸爸周末在家稍有空闲,我便像只欢快的小鸟,缠着爸爸帮我做风筝。爸爸微笑着应了,然后开始翻箱倒柜地找工具。挂在门帘上的竹篾,成了风筝骨架的材料;缝衣服的线,摇身一变成为捆绑风筝的“生命线”;那把裁剪衣服的剪刀,在爸爸手中灵活舞动;家里积攒的五颜六色的纸,如同等待被唤醒的精灵;再用面糊精心熬制出胶水,一切准备就绪,一场风筝的诞生之旅就此开启。

  爸爸为我做的是蝴蝶风筝。他先将竹篾弯成鸭梨形,动作娴熟而又专注,仿佛在雕琢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接着,他用绳子仔细地将四个同样的形状系好。随后,一根长竹篾被弯成萝卜形,作为蝴蝶的身子。爸爸将四个鸭梨形稳稳地绑在身子两侧,蝴蝶那灵动的大翅膀便初具雏形。再制作一个小巧的纺锤形作为蝴蝶的头部,每个交叉处都用细线紧紧捆扎,确保牢固。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