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我的风筝记忆丨姜宝凤:飞过童年的风筝

2025-04-08 15:46   大众网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一诗,生动描绘了春光明媚时节天真的孩童舒臂引线放风筝的情景。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时,一日我途经城市中央广场,只见在平整的草地上,一群孩童如鸟雀般持线奔跑,循着习习和风,天空中五彩斑斓、形态各异的风筝竞相高飞,宛如空中绽放的朵朵绚烂花朵,令人赏心悦目。我驻足凝望,一时间脑海里思绪翻飞,儿时放风筝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自幼我便对放风筝情有独钟。童年的春天里,乡村的天空宽阔无垠,我和小伙伴们或在绿茵茵的麦田里,或在燕子低语掠过的山坡上,一边奔跑一边放线,看着风筝扶摇直上。天上的风筝自由翱翔,地上的我们欢声笑语,随着风筝飞上天际,我们心中也渴望像风筝一样展翅高飞,那是我童年最纯真美好的梦想。然而,那时市面上并无现成的风筝可买,我们的风筝都是大人帮忙亲手制作的。提起制作风筝,不得不提我的爷爷。在我们村,爷爷是制作风筝的高手。据奶奶讲,我们家祖上曾开过一家叫“德盛和”的扎彩铺,专为县城衙门和大户人家扎制灯笼。爷爷从小耳濡目染,扎糊彩绘的手艺样样精通。他制作的风筝,不但造型优美、形象生动,而且神奇之处在于仅凭一根牵引丝线便能控制风筝在空中爬升、翻滚、俯冲、左右穿插。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