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风筝记忆丨诸纪红:纸鸢里的时光密码
2025-04-11 16:54 大众网
“鱼鳔需选东海黄鱼,三蒸三晒方得这琥珀色。”王师傅指尖捻开胶丝,细如春蚕吐茧,“就连琉璃厂裱画的师傅都来讨买我这方子做的胶。”
傍晚转场时落了急雨,我们躲进了风筝博物馆的修复室。老周从防水包里掏出父亲那只沙燕风筝,虫蛀的燕尾缺了半截。“该补上了。”他说这话时,窗外雨丝正斜斜穿过晚清龙头蜈蚣的齿隙。我握着王师傅给的竹刀削篾,三十年没碰的技艺竟从指节间苏醒。老周在旁记录的手记本上,不知何时画满了《南鹞北鸢考工志》的星位图。
归途时,车载广播正在播放风筝会专题,主持人正朗读着我们写的文章片段。后视镜里,白浪河的波光揉碎了漫天纸鸢,恍惚间又是七岁那年父亲松手放飞沙燕的午后。老周忽然说,该给这组照片取名《线寿》,线寿者,非谓线之长,乃言魂之韧。这话听着像从《事物绀珠》里跌落的批注,又像父亲临终那句谶语的谜底。暮色中的风筝线渐隐入苍茫,唯余云影斑驳,恍若未干的鱼鳔胶正将破碎的时光,一寸寸粘回竹骨的原乡。
(作者:江苏省电力作家协会 诸纪红)
责编:魏 静
审签:于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