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开古人类生活的更多谜底
2025-04-29 09:59 人民日报
浙江仙居下汤遗址是中国最早的农业聚落。过去4个年度2000多平方米的发掘,揭示了距今9000年前后上山文化中晚期的中心台地、外围人工土台、三重环壕的聚落结构及其动态发展过程。遗址发掘面积并不大,却发现了几乎所有遗迹要素——房址、器物坑、灰坑、墓葬、食物加工厂、红烧土广场、沟渠、道路等,全景式呈现了早期农业社会的聚落形态和结构,为我们研究南方地区早期稻作农业提供了重要的标本。
今年有很多大遗址都是长期发掘的遗址,比如甘肃临洮寺洼遗址,1924年初次发掘,上世纪40年代夏鼐先生做了第二次发掘,到现在已经101年了。本轮发掘也延续了多年。遗址发掘出一处马家窑文化的大型聚落,发现了三重长方形布局的围沟、近百座房址、大量的灰坑窖穴。
这是首次发现史前遗址的三重长方形布局围壕,首次发现马家窑文化大规模的制陶区,首次确认马家窑文化高等级的中心性聚落,为我们展现了4800年前后黄河上游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新高度。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陈星灿
中原青铜技术经由这里传向三星堆?
学界公认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是中原商王朝控制长江中游地区的一个重要据点,是冶金技术、礼制向长江流域扩展的一个重要依托。我们原来认为,在商前期盘龙城遗址就衰落了,现在看来,在商代中期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城址,可以看到600多米长的石墙、高等级的墓葬等。中原制造青铜器的技术,很可能是经由这儿传向了三星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