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开古人类生活的更多谜底
2025-04-29 09:59 人民日报
科技进一步强化了文物保护力度。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考古队与文物保护团队紧密合作,利用薄荷醇加固技术,完成了椁盖板上方竹席的提取工作。同时,他们建设了考古遗址数字化管理平台,对发掘区进行精细扫描,从而获得高精度场景基础数据。在发掘现场,工作人员充分利用手机端应用程序,结合遗址现场测绘技术,及时、精细且全面地记录考古信息,为后续展示、检索和管理提供了全方位支持。墓坑中清理出各类椁木882根,总重近200吨,考古团队制作的推广视频逐层展示了每一根椁木的叠放方式,观众仿佛亲眼目睹了棺椁的营建过程,武王墩一号墓隐含的等级、礼制一目了然。
现代科学技术正在从考古研究的一抹亮色,成为考古的底色。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把“亲子鉴定”做到3000多年前
王 晶 安妮娜
考古工作者看到一片墓地,首先想到的不是将出土多少稀世珍宝,而是墓葬结构、家族关系——这片墓地埋的是谁?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生前曾发生过什么故事?
历史时期的大家族,会以墓碑、墓志的方式留下自己或家族的痕迹,但夏商周时期的平民墓地无法通过文字讲述自己的故事。此前,考古学者往往依靠分析墓葬之间的距离远近、分布形态,推测墓主人之间的关系可能为夫妻、父子等,但苦于没有证据可以验证。直到近年,生命科学技术在考古研究中充分应用,使考古工作者“替古代平民说话”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