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关注山东利津:将非遗保护传承融入产业发展
2025-05-08 07:03 人民日报
2018年,利津县开启滩区旧村台改造提升工程,把19个滩区村庄的零散房台进行连片加固,排污管网铺设、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佟家村正是这项工程的受益者。
“在过去,垫台打夯是关乎生存的头等大事。村民们靠着肩挑车推,一点点堆积起生活的希望。一家垒台,全村协力,齐声唱起夯号,彼此鼓劲加油。那种攥指成拳、团结向上的精神,早已深深烙印在百姓的心底。”佟家村党支部书记佟振飞感慨万千。
改造过程中,如何开拓发展之路?利津县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路径与新模式。佟家村精心保留的连片古房台,不仅成为展现滩区人民过往生活的生动注脚,更承载着极具区域特色的人文精神,成为村子发展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
“我们推进黄河畔·佟家沿黄传统村落保护开发项目,对房台及房屋、树木等附着物进行合理收储利用,相继建成民宿、黄河滩文化展示馆、黄河口文学艺术创作基地等。如今,来自各地的学生和摄影师、画家等艺术从业者,成为村里的常客。”佟振飞介绍。
与古房台共同激活的,还有代代传承的老手艺。滩区随处可见的芦苇、蒲草,老一辈常用来编制防汛器具,如今,佟家村成立编织合作社,社员们制作的坐墩儿、蒲团、储物筐等手工艺品,成为受到游客喜爱的特色礼品。

手艺人在制作布鞋。利津县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我们的草编产品畅销海内外,村里的‘宝妈’和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每个月大概能收入2000元。”利津圆梦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社长唐恩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