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退休夫妻月入1.2万负债1.2亿,个人破产是合法逃避债务吗?

2025-05-12 14:25   海报新闻

  据报道,因资金链意外断裂,在江苏无锡打拼的“包工头”卫云培欠下了30多万元的外债。2018年,他被两名工友起诉,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面对巨额债务和信用崩塌的双重打击,他没有逃避,而是和妻子一起在农贸市场摆摊挣钱,偿还欠款。在锡山区人民法院“类个人破产制度”支持下,他按时完成了清偿计划,并顺利通过两年信用考验期。前不久,法院向他发放了信用修复证明书,宣告这位曾经的“失信人”重获信用。

卫云培与妻子每日早起出摊卖鸡还债。

  人民日报对此发表评论文章,信用的崩塌或许只需一瞬,但重建却需要漫长的坚持。更为完善的信用修复制度,能够为这一路艰辛铺路架桥。前不久,《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印发,对完善信用修复制度作出了部署,强调要“建立健全统一规范、协同共享、科学高效的信用修复制度,鼓励失信主体主动纠正失信行为”。2022年印发的《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建立健全信用激励惩戒、信用修复等制度。当法律惩戒与道德自觉形成合力,当社会对信用修复给予更多支持,更多“诚实而不幸”的人能够迎来从“破产”到“破茧”的新生。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30个地方法院受理了个人破产案件,累计免除债务金额超13亿元。个人破产制度给诚信履约的债务人创造了重新出发的机会,我们也要看到,让信用修复更加顺畅,还需强化“分级分类管理”原则,区分“恶意失信”和“非恶意失信”的边界,严格认定“诚实而不幸”的事实,让制度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