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违法犯罪经历岂能作流量密码

2025-05-17 06:34   法治日报

  在周丽娜看来,平台有义务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对主播背景进行初步审查的责任。这不仅是遵守法律法规的必要举措,也是维护平台健康生态和推动社会公序良俗持续发展的应尽之责。

  周丽娜建议,对于以违法犯罪经历、服刑经历等引流的现象,平台可以采取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加以防范和监管。利用技术和人工双重审核办法,建立对涉及违法犯罪经历等内容进行直播前审核、直播中动态核验、直播后复查的全方位审核机制。完善身份认证和背景调查流程,对主播的真实身份和历史背景进行严格把关。优化算法推荐系统,避免将有违法犯罪经历的主播作为引流的对象。建立黑名单制度,对有违规行为的主播进行处罚,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加强用户教育和举报机制,鼓励用户积极参与到内容监管中来,及时举报不当内容。此外,加大法律责任和监管力度,确保平台运营者在发现不当内容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并对违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受访专家看来,建立网红分级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谢澍认为,可以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和犯罪类型将有犯罪记录的直播从业者分为不同等级,并对不同等级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限制:具体限制内容的确定需要兼顾尊重刑满释放人员的平等就业权和保障社会公众利益,不可过严或过松。互联网时代,网红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考虑到社会公共利益可能遭受的风险、公众以及犯罪中被害人的情感,应当合理确立职业禁止的绝对事由,在行业准入方面对于某些十分恶劣的犯罪和罪犯不能宽宥。

  来源:法治日报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