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寄存柜押金难退 消费者权益谁来守护?
2025-11-27 20:54 央广网客户端
央广网北京11月27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李杨)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随着寄存柜在景区、地铁站、博物馆等公共场所的普及,本应省时省心的存包服务,却成了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记者调查发现,消费者对寄存柜投诉密集的问题更多指向押金难退:要么提现流程过于烦琐,要么干脆找不到退款入口,有消费者遭遇长期拿不回押金,投诉无果。一项便民的服务为何反而给消费者添堵?该怎么解决?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检索时注意到,寄存柜相关投诉已有近千条,押金“有去无回”是最突出的问题。
游客李旭云告诉中国之声,前不久,她在浙江湖州一景点游玩时选择扫码使用景区的寄存柜,存取过程十分便捷。但游玩结束后,她发现,本以为原支付渠道自动退回的寄存柜押金,在查询支付明细时并未到账。“我发现有一个问题非常不合理,寄存柜需要收我的押金。但是押金返回,我以为直接退回到支付宝或者微信,但是过两天我才发现,原来是退回到小程序的钱包里。可以取出,但是需要点进‘我的钱包’,操作一下才能提现,不点进去不会发现这笔钱。”她说。
广西的消费者州州(化名)曾两次在南宁的一家游泳馆游泳,通过扫码方式使用了馆内的智能寄存柜,每次支付50元押金、累计100元。事后核对支付记录时,她才发现这两笔押金并未按预期原路返还至支付账户,而是被自动转入了寄存柜对应的小程序个人账户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