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14岁少年杀害同学一审被判无期,背后有哪些司法考量?

2025-11-28 10:25   人民日报客户端

  一方面,基于对未成年人特殊身心特点的考虑,刑法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在不同年龄段需要承担的刑事责任;另一方面,考虑到未成年人犯罪通常受到外界不良影响以及未成年人处于人格塑造和向成年人过渡的关键时期,未成年人承担的刑事责任区别于成年人并相对较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需要对故意杀人、强奸等八种严重犯罪负刑事责任。本案被告人只有14岁,因严重犯罪被判处无期徒刑,正是“宽容不纵容”的体现。

  广东华穗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刑事部主任曾志辉:对犯罪行为的打击要遵守罪刑法定原则,即是否构成犯罪、应当量刑多少都必须按照刑法规定。2021年刑法修正案(十一)明确“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是刑法突破“14周岁”的绝对责任年龄限制,加大对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打击的体现,更加彰显了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宽容但不纵容。

  记者:在未成年人犯罪中,监护人需要承担哪些责任?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