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用”到“治愈”,为“情绪价值”买单,值不值?
2025-07-29 10:01 央视网
另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18-34岁的青年焦虑和忧郁水平比其他年龄段更高,工作、家庭方面的压力成为焦虑的主要来源。
“这些压力需要出口,”张艺欢表示,特别是数字时代,人际关系“原子化”(即人际关系变得松散、孤立、缺乏深度联结),更容易加深孤独感,让人更倾向于通过购买虚拟情绪产品慰藉内心。

受访者供图
张艺欢认为,社交媒体具有“扩大效应”,能够将小众情绪迅速传播成为一种“群体共鸣”。“营造特定的情绪氛围,能够激发更多人的消费欲望。”她说,“比如因为主播说的一句话引发共情而下单购买产品,或者因商品的某样‘情绪价值’产生购买欲。”
从雕刻瓜果的厨师转行成为木雕师的张文龙,偶然间发现并抓住了“情绪”的价值。
工作闲暇时用木头雕刻出的一颗草莓,成为他决定从“为餐桌服务”转型“为情绪服务”的契机。
张文龙的直播间里,销售的是木雕摆件:小草莓勺子、小火苗、小木马、猫猫挂件、人偶摆件……尽管这些东西“可能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但他依然坚持认为“不可以忽略情绪的力量”。
在他的观众里,有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女孩。在与病痛抗争的过程中,小女孩看到了他制作小木勺的视频,难得的挤出了笑脸。在得知小女孩喜爱自己的作品后,张文龙便将勺子送给了她。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