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用”到“治愈”,为“情绪价值”买单,值不值?
2025-07-29 10:01 央视网
“许多买家说我的作品已经超越了普通的工艺品,充满童趣、温暖、日常关怀甚至是希望。”张文龙说,“这份精神力量是现在的‘稀缺品’。现在的年轻一代生活条件普遍较好,拥有‘为兴趣买单’的能力。”
张艺欢有相同的观点。“同时,年轻人也面临着高房价、就业压力等问题,很多人承担不起大宗消费。这种矛盾的状态让他们的人生价值追求发生转向——更倾向于活在当下,享受及时的快乐。”
通过低单价、低门槛、高频次的情绪消费活动,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乐趣,张艺欢认为,这种内生动力为情绪消费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02实用让步
传统消费观念中,人们更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和性价比。“但现在,‘情绪价值’成为消费决策的关键指标。”张艺欢说。
“愉悦感,归属感,认同感,正在变得值钱。”从心理咨询行业离开后,赵慧熙转行成为一名“情绪陪伴师”,主要服务一些中小学生。令她感触很深的是,新一代的家长们更重视“情绪”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赵慧熙每天工作5小时左右,收费是200元每小时。工作包括日常安全看护、在监护人不在的时候陪伴孩子、情感互动,比如倾听孩子的学校见闻,在他受挫的时候提供安抚,又或者引导孩子学习基本的社交规则,激发他的兴趣爱好。赵慧熙认为,“与保姆不一样的是,儿童陪伴师是‘教育性陪伴’,而不是‘事务性照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