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与重塑:民办本科将如何“洗牌”? | 众观教育
2025-08-02 16:30 海报新闻
如果说是硅谷创新网络的构建和产业的集聚成就了斯坦福大学,“新大学”的成长也离不开产教融合的“土壤”。
在设立之初,“产教融合”的布局就已被植入这些“新大学”的基因当中。新型大学普遍采用“学业+产业”双导师制,将企业需求直接嵌入培养方案。
在科研上,“新大学”多联合企业进行技术攻关,校企共建实验室成为技术转化的核心平台。福耀科技大学与赛力斯汽车达成合作,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推动科研成果快速产业化。此类合作不仅加速了技术迭代,还形成了“研发-中试-量产”的完整链条。
除此之外,民办新型研究型大学还深度融入地方产业规划、产业生态,服务区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协同。这种绑定使高校成为区域创新的策源地,形成“学科群-产业链-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
“福耀和这类新型高校也给了这些民办高校一个启示:就是在未来发展当中,民办高校不要比拼数量、要做小而精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接受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世界名校何以塑造竞争力?
根据2025年U.S.News全美大学排行榜信息显示,美国TOP30大学中私立性质的大学占大多数。
不领政府经费,这些私立大学的竞争力来源于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