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变革与重塑:民办本科将如何“洗牌”? | 众观教育

2025-08-02 16:30   海报新闻

  从顶尖研究型大学到特色院校,国外私立大学凭借其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灵活的运行机制以及对市场需求的敏锐响应,构建了一个层次分明、各具特色的多元生态,这正是其核心活力之源,也为国内民办本科高校的转型提供了一条“解题”思路。

  传统民办本科如何破局?

  据中国新闻周刊此前报道,近年来全国多地民办本科招生遇冷,甚至出现“断档”情况,一场关于民办高等教育价值的争论正在蔓延。

  “民办本科相对比公办本科更灵活、更能够适应就业,也更能体现自己的高效能,学校要向着这个方向去发展。”储朝晖说道,“民办高校要自主地变、自觉地变,不要被动地变,被动变就是等着被淘汰。”

  2025年《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分析报告》指出,“多元化、特色化、高质量、可持续,将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

  在今年山东省春季高考本科、艺术类本科、普通类本科首次志愿投档中,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所有专业均一次性投满。

  细究原因,东昌学院在专业布局上下了一番功夫。近年来,学校从社会就业实际出发,倒逼专业布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新增智能制造工程、养老服务管理等5个应用型专业,成立了文化创意、智能制造等4所校级现代产业学院,探索出一条校、地、企协同育人新路径。

  齐鲁医药学院也是今年山东省本科招生计划一次性录满的院校。“我校的办学性质比较特殊,举办方是省属国企,但学校本身是民办非营利性质的。‘国有公信力+民办灵活性’的独特生态降低了择校风险感知,让考生和家长更易接受。”齐鲁医药学院招生办公室主任唐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