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好“运”向未来丨济宁实施“港产城”融合,书写内陆国际化都市转型新篇

2025-08-05 16:15   海报新闻

  而京杭运河山东段新能源船舶免费过闸的利好政策以及国家补贴,也为新能源船舶的推广应用注入强劲动力,有效激活了内河绿色航运需求。“今年2月与法国达飞海运集团签约的182TEU纯电动力集装箱运输船,已于6月正式开工建造。”据介绍,这艘总长79.9米、搭载宁德时代电池系统的绿色船舶,是我国纯电动力内河集装箱船的首次出海。

  不仅如此,目前,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已形成2000-5000吨级内河新能源船舶批量化建造能力,累计签约船舶订单168艘,开工建造新能源船舶90艘,成为区域船舶制造市场复苏的“主引擎”。今年6月,新能船业与济宁天河达海供应链公司签约的29艘智能运输船舶意向,不仅是企业的市场拓展,更是“港航货运需求—船舶制造供给—城市配套服务”闭环的生动实践。

  半年考的港产联动更显融合深意。截至6月底,全市在建船舶102艘,同比增加38艘、环比增加4艘,船舶建造市场止跌回稳态势明显。其中,在建新能源船舶86艘,占全市在建船舶的84%。这一数据更加清晰表明了内河新能源货运船舶市场需求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济宁依托先进制造能力,在服务绿色港口、绿色航运,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港航能级聚势跃升

  物流通道持续突破

  从顺达港码头改造工程竣工验收,到梁山港货3线提前投入运营,再到龙拱港集装箱堆场纳入中欧班列共享堆场……一系列关键节点的突破,勾勒出济宁港航能级聚势跃升的清晰轨迹,更让这座城市的物流通道在内外联动中持续拓展延伸。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