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跑出美好生活加速度
2025-08-06 09:42 光明日报
从河南博物院的青铜器考古盲盒到中国国家博物馆“销冠”凤冠冰箱贴,再到西安的毛绒玩具“绒馍馍”,情绪价值、社交分享等诉求让文创产品成为备受年轻人喜爱的伴手礼;古装穿越、沉浸式文旅的需求激增,让汉服、唐装、清宫等类型的妆造师成为“新三十六行”中的热门行业;非遗文创受到市场青睐,带动了年轻绣娘返乡、手艺工坊翻新,改写了许许多多偏远村寨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心中有文化,在文旅融合中涵养文明精神。
文化有什么用?一位网友说:“拥有文化的目光,其独特之处在于,人们看到的不仅是那山那水,更是其中承载的厚重的历史积淀、丰富的生命情感。”
追求文化价值,开拓了旅游新思路,让一些“不走寻常路”的路线火了起来。寻找名人故居,甚至一些经史子集中记载的“冷门人物”,成为许多历史文化爱好者的“心头好”;一些偏远村庄、边境小城凭借独特的地理环境、饮食民俗等文化,吸引许多人去“寻宝”;跟着唐诗、宋词、革命伟人诗词路线去打卡,成为亲子游、研学游、银发游青睐的路线。
让文化可感知,让行走有深度,文旅融合既守护文化根脉,又激活产业动能,更在山水相逢处,书写着新时代的诗与远方。
文化+民生:润物无声惠及百姓
西湖之美,在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自然风光,也在于“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的文心诗韵。无论春夏秋冬,人们都会从四面八方而来,欣赏西湖的日与夜、晴与雨、闹与静。
问起原因,住久了的杭州市民会说起一句话:“这西湖是大家的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