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跑出美好生活加速度
2025-08-06 09:42 光明日报
早在2003年,西湖景区就拆除围栏、还湖于民,环湖以内所有公园全部免费昼夜开放。湖边的高档会所陆续关停整顿,曾被“垄断”的美景对老百姓打开了平价大门,“点一杯茶,可以在这里坐一天”。而今,走进这个世界文化遗产景观所在地,人们可以欣赏“西湖十景”,也可以环湖骑行、跑步,还能到西湖书房阅读点、非遗体验馆、特色文化驿站坐一坐、看一看……这湖光山色,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民的西湖”。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免费”“共享”,成为文化惠民的关键词——
目前,我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综合文化站和90%以上博物馆免费开放;农家书屋、社区书房、文化驿站等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数字图书馆、“云端博物馆”等让城乡群众共享文化之美……
润物细无声,文化惠及全体百姓,首先要“到达”。
一支乌兰牧骑演出队,年均下乡演出超100余场,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把优秀的文艺演出奉献给广大农牧民。
一元钱看大戏,把优秀的戏曲剧目送到社区基层,不仅改变了传统戏曲受众少、市场小的困境,还让休息时只能“打麻将刷手机”的市民们有了高品质的休闲娱乐机会。
数字世界的一朵“云”,让体量丰厚的文化资源触手可及。《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知识库、故宫“数字文物库”、敦煌“数字藏经洞”数据库……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供给有了“空中航线”。
文化自觉,创新创造,重要的是“主角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