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潍坊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新工科数字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2025-08-08 17:03   大众网

  学术导师团队由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副教授和科研骨干组成。他们充分发挥学术优势,聚焦学科基础与前沿理论,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以《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学术导师团队创新性地采用“理论讲授+科研反哺”的教学模式,不仅深入讲解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框架等核心技术原理,还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有效强化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企业导师则来自行业专家、技术总监。他们以真实产业案例为载体,将企业技术标准、项目流程及行业痛点融入教学。在《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课程中,企业导师带领学生参与某电商平台的用户行为数据分析项目,从数据采集、清洗到建模与可视化,全程模拟企业真实工作场景。这种“真刀真枪”的实战训练,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双导师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确保人才培养的时效性和前瞻性,学院建立了“双导师联席会”制度,每学期定期召开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会议。动态调整课程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发展同步。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特色产业学院”,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实践平台和项目孵化机会。

  “三位一体”构建数字经济实践新路径

  以学术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协同合作为核心,架构“模块化+案例化+常态化”三位一体课程实施体系(图2),积极探索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新路径。

“模块化+案例化+常态化”三位一体课程实施体系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