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青岛科学家:摸清海洋“脾气”,精研气候“算法”
2025-08-18 07:05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准确预报是台风防灾减灾的核心科学依据。我们研究发现,破碎海浪产生的飞沫等微观过程能够大幅度增加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传递,在台风过程中尤为明显。我们把海浪引进到台风模式的海气通量中,能够更准确地计算出海洋与大气之间的交换,将台风强度预报误差整体降低了50%以上。目前,我们正在中国气象局测试,预计明年新的台风预报模式将得到实际应用,服务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保障。
当然,预测预报永远不可能达到完全精准,但我们希望并致力于预报能力不断提升,不断趋近于精准。
记者:也就是说,虽然我们的研究领域偏向理论,但也一直致力于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于民众生产生活。
乔方利: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相辅相成,基础研究的水平决定了成果转化的深度和广度。一旦基础研究取得关键性突破,那么成果转化后的产品质量会得到显著提升。我相信,我们研发的新型海洋模式、台风模式和气候模式,在理论研究方面不断提升的同时,也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直接的、重要的科学支撑。
携手“海洋十年”,服务全球海洋治理
记者:“海洋十年”是近年来联合国发起的最重要的海洋倡议。自其实施以来,您就深度参与并牵头发起了“海洋与气候无缝预报系统”(OSF)国际大科学计划,请问该计划进展如何?
乔方利:“海洋十年”旨在将海洋科技创新与全球海洋综合治理深度结合,推动形成海洋科学解决方案,促进海洋、气候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