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走失老师不知,法治日报调查研学市场监管盲区与安全陷阱
2025-08-21 08:26 法治日报
孩子走失的短短十几分钟,对王女士来说却无比漫长。“还谈什么锻炼独立能力?连最基本的安全都保障不了!”
经历这次事件,王女士再也不敢让年幼的孩子单独参加研学活动。
无独有偶,山西临汾的张女士也经历了类似的揪心时刻。
没有合同、未购保险,仅通过微信转账就完成了报名——这是她2023年暑假为孩子报名四川某地价值千元的一日研学活动的全部流程。“没想到,研学途中,我的孩子掉队两小时。”想起当时的经历,张女士至今心惊肉跳。
首次见到带队老师,张女士便对其专业性产生怀疑:“看起来像节假日兼职的大学生,一脸稚气还不耐烦,照顾孩子不上心,说走就走,不点名也不管后面的孩子有没有跟上。”
刚进园区不久,就有一名女孩的母亲在群里提醒带队老师,自己的孩子因上厕所跟丢队伍,希望清点人数再继续行动,“但老师似乎并没有放在心上”。
从上午9点起,带队老师开始在群里发活动照片,但好几轮照片发过后,张女士却始终找不到自己孩子的身影。她连忙拨打孩子的电话手表,却因山区信号不佳一直无法接通。联系老师后,对方这才后知后觉——有孩子不见了。
“我在景区外听到消息,又气又怕,手抖得连方向盘都握不住。”张女士说。苦等一个多小时无果后,她要求机构老师联系景区协助寻人,最终在孩子掉队两个小时后于景区餐厅内找到孩子。
原来,入园后团队要求统一穿上绿色马甲,张女士的孩子因穿衣稍慢,转眼就被大部队甩在人潮中。景区信号差,孩子联系不上母亲,只能一边哭一边盲目跟随人流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