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煤矸石里“淘金”记
2025-08-22 11:23 陕西日报
依托该技术建设的5万吨/年煤矸石分质全量化利用中试生产线已全线贯通,催生产业化热潮。目前已在4个县(区)推广产业化项目,子洲200万吨/年项目即将开工,内蒙古、山西、宁夏、贵州等地的单位纷纷前来调研合作。煤矸石综合利用率从2020年的27%跃升至2024年的65%以上。
在铜川,陕西元创固源材料研究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科技成果,建成煤矸石全组分资源化中试基地,打破现有技术粗放化、低值化、产品单一化的局面。8月20日,该公司车间内整齐码放着来自铜川下石节矿区、榆林府谷矿区、靖边矿区的煤矸石样品。它们将进入全自动化生产线,经上料破碎、管道预热、活化、研磨等步骤,最终产出煤焦油、高活性火山灰材料、土壤改良剂。
“我们将80%到85%的固相成分加工成高活性火山灰,利用挥发成分产出煤焦油,真正‘吃干榨净’。”公司总经理渠敬峰介绍,这一高度集成的技术工程背后,有30余项专利支撑,核心的“自热活化技术”利用煤矸石自身热量,无需额外补充能源,仅需设备运转电力,大幅节能。
“各地煤矸石成分不同,我们可根据数据量身定制技术方案与商业模式。”渠敬峰表示,该项目的推广将破解煤矸石治理难题,创造多元价值。当前,铜川正多措并举推动资源化利用,让昔日环境“负资产”成为支撑绿色建材、高端陶瓷产业的“正资产”。
从榆林的分质梯次利用到铜川的全组分转化,陕西煤矸石利用已从单一处置迈向全流程、多产品综合利用,不仅提高了资源效率,还减少了污染,为全省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也为全国大宗固废利用贡献了“陕西经验”。
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