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这片1223公顷海域 如何变身“海上发电厂”?
2025-08-23 09:21 爱东营客户端
2024年6月28日,东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垦利分中心完成东营市垦利区青骏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14本海域使用权证的变更,将其用海空间精准界定为海床层;7月3日,自然资源部为国华(东营市垦利区)新能源有限公司颁发了水面、底土用海空间层的不动产权证书,划定了立体空间的“楚河汉界”,让养殖产业与光伏项目在同一海域和谐共生——一方面,渔业养殖在海床空间层继续发展,保障了渔业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海上光伏项目在水面、底土空间层的建设,带动了光伏设备制造、安装、运维等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
“当时我们心里确实没底,一边是项目推进的迫切需求,一边是养殖企业合法的用海权益,传统‘平面化’登记模式下,这几乎是道无解的题。没想到东营市各级政府部门主动靠前,把我们和养殖企业请到一起,带着政策文件逐条解读立体分层设权的可行性。从海域空间勘测到权属边界划分,从流程优化到手续办理,硬是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现在光伏板在水面高效发电,水下养殖也不受影响,这种‘上下兼顾’的模式,既让我们项目顺利落地,更让我们看到了政府破解发展难题的担当和智慧,这份支持对企业来说太关键了!”张泽成说。
2024年11月13日,项目首批发电单元成功并网,待项目全部投产后,17.8亿千瓦时年发电量可满足267万城镇居民一年用电需求,相当于节约标准煤50.3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4.47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