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沃野焕新记——陕西高标准农田让黄土“生金”
2025-08-25 12:50 陕西日报
八月的风掠过渭北旱塬,在连片的玉米梢头掀起层层绿浪;穿过陕北滩地,在稻蟹共生的水田里泛起层层涟漪;拂过陕南梯田,在错落有致的田垄间播撒丰收气息。这美丽的图景源自一场关于土地的革命。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产能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才能根基稳固、后劲十足。在陕西,随着一项项措施落地,一片片良田建成,“老把式”们欣喜地发现,种地变得更轻松了:手机一点,灌溉自动完成;无人机一飞,药肥精准撒下;收割机一开,颗粒很快归仓……
黄土“生金”、良田增效。在这场变革中,陕西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支点,重新唤醒沉睡的土地。放眼三秦大地,300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悄然蜕变,成为旱涝保收的“稳产田”、科技赋能的“示范田”、乡村振兴的“希望田”。
良田“加”喜旱塬“减”忧
关中粮仓的稳产密码
8月19日,蒲城县荆姚镇新城村的千亩高标准农田里,玉米秆挺拔壮实。种粮大户许增顺弯腰抓起一把土,笑脸盈盈:“这土有油性、墒情足,一看就是丰收的年景。”
许增顺的底气来自脚下这片“升级”过的土地。这两年,新城村建成4600多亩高标准农田,许增顺流转的几百亩地迎来“大变身”:田块平整、道路拓宽、渠系畅通、管网直达,小麦、玉米轮作更加顺畅高效。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许增顺的种地方式彻底变了。大型拖拉机、无人植保机、智能墒情监测……曾经想都不敢想的“黑科技”,如今成了他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