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小逄观星丨《生万物》的成功为何不是偶然

2025-08-26 13:34   大众新闻

  《生万物》的改编策略值得特别注意。编剧王贺对原著进行了温情化处理,弱化悲剧性,强化女性关怀与救赎。绣绣从土匪窝逃回后未因“失贞”被夫家羞辱,反而被婆婆大脚娘接纳(迟蓬饰演的大脚娘,演得超级棒,拿捏的度又稳又准)。苏苏未婚先孕,当苏苏告诉姐姐绣绣时,绣绣没有站在封建伦理的高墙下谴责,而是流露出一丝惊喜,这种改编不是对苦难的消解,而是对当代情感逻辑的精准预判。在“恐婚恐育”成社会症候的今天,观众需要的不是苦难摧毁人的绝望,而是爱能治愈伤的希望。

  《生万物》中那些浸满岁月痕迹的物与景,同样是精心选择的文化符号。石磨、粗瓷海碗、煎饼鏊子、锄头,古朴的村落布局、一望无边的麦田,共同构建了一个真实可感的山东乡土空间。鏊子是一家人的烟火,石磨是转不出的艰难,烟袋锅子的每一次“吧嗒”都凝结着老农民的天命,海碗里盛的是待人的实在与豪爽。

  这些场景道具既是人物命运的见证,也是山东风骨最直观的象征。它们让文化变得可触可感,不再是书本上的抽象概念。

  《生万物》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文化“两创”的启示:文化资源就在身边,关键在于发现与转化。我们得大胆想,有想法,就有办法,有办法就有光彩。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