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逄观星丨《生万物》的成功为何不是偶然
2025-08-26 13:34 大众新闻
有谁能想到一部科技著作《天工开物》能改编成舞剧,一演而惊天下。宋应星老家——江西奉新,有高人,他们发现了这个稀缺资源,将古代科技与现代高科技结合,碰撞出了夺目的火花,让我惊讶的是,这部舞剧给人的最大启示是:集中火力,集中“活力”,吸引最多的是年轻人。据我了解,潍坊市有关部门已经开始论证《齐民要术》的改编问题。大家都动起来,主动盘点自己的文化资源,就会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领风气之先。
《生万物》的改编,也有个靶子,就是不忽略年轻人,让年代故事不再是父辈的怀旧专场;它用“年轻化梗点(先婚后爱、暗恋)”打通代际,让Z世代也能共情民国乡村的爱与痛。这一点,我从弹幕上小伙伴们的评论中能很明显地看到。过去看电视剧,我讨厌看弹幕,觉得干扰我进入故事,这次我竟然觉得弹幕是电视剧的一部分,互动着欣赏,更有味道。我想说的是文化的“两创”,既要扎根传统,也要拥抱现代;既要保持文化本色,也要适应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
文学是影视的母体,文学作为语言艺术,最深刻最准确地传达着人类精神的脉动,文学的形态应时而变、不拘一格,但文学性的探索和表达生生不息、恒久弥新,足够的文学精神和品格是评价一部电影或电视剧的重要标准。就全国来看,目前中国影视剧数量虽多,但优秀作品还是太少,根本原因就是文学品格弱。剧作力量特别薄弱,文学修养有待提高等是中国编剧存在的主要问题。文学能够为影视提供良好的养分,多年前就有专家呼吁写小说、诗歌的以及其他作家,能够过渡、补充到编剧队伍中来。但应者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