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大健康观察:孩子黏手机 折射啥问题

2025-08-27 09:27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寻求自主权与控制感

  青少年是追求独立自主的关键期,而现实中孩子们可能常常感到处处受限。手机,这片完全由他们掌控的数字领土,便成了争取自主权的核心战场。在这里,他们自主决定看什么视频、玩什么游戏——这是他们为数不多能真切感受到“我的地盘我做主”的领域。

  父母对手机使用的过度管控,常被孩子解读为对其个人空间和成长中独立性的侵犯,极易引发冲突。在身心剧变、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青少年期,这个熟悉且可控的“掌上世界”也意外地成为他们应对现实失控感的一个心理支点。

  信息获取和探索需求

  青少年时期是求知欲和探索欲爆棚的阶段:无论是解答课业疑问、追踪偶像最新动态、了解全球时事、深入钻研一项小众爱好——手机都能瞬间给出答案。通过搜索引擎、知识社区、在线资源库,他们可以成为自己学习旅程的“舵手”。这种探索本身充满乐趣,也是构建自我身份的重要途径。

  自我控制能力不足

  指责孩子“放不下手机”往往忽略了关键的生理因素。掌管计划、预见后果和控制冲动的大脑“司令部”——前额叶皮质,在青少年期远未成熟。这导致他们天然更易被手机即时、高强度的快乐诱惑所吸引,更难主动停下。另一方面,手机利用精密的算法和反馈机制,不断刺激大脑奖赏回路。因此,父母应该减少苛责,更理性地看待孩子的行为困境。

  娱乐还是依赖

  科学分辨行为或情绪信号

  记者:家长怎么区分孩子使用手机是正常娱乐还是过度依赖?

  施道明:不是孩子看手机久了就是有问题,关键看3个维度的行为或情绪预警信号。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