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用24载光阴换56次团圆——记“中国好人”杨智忠

2025-08-27 16:42   大众网

  昌邑市饮马烈士陵园建于1956年,坐落在饮马镇镇区西南约1000米处,青砖院墙,大门朝南,远远望去整个陵园被一片苍翠的柏树林覆盖得严严实实。这里,长眠着720名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这里,也是“中国好人”杨智忠老人默默守护了24年的“家”。

  2001年时,看护陵园的人上了年纪,身体情况不能允许他继续守下去,只能开始考虑“接班人”的问题。杨智忠了解到情况后,便萌生出了接替守护陵园的想法。

  杨智忠的守护故事,源于一段刻在家族记忆里的红色印记。这份坚守的初衷,藏在他自幼听熟的战斗往事中,浸透着对烈士的深切缅怀。

  杨智忠的家庭堪称“军人世家”,家族中先后有六位军人,其中一位便是长眠于陵园的烈士——他的舅舅王瑞清,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而他的父亲作为解放战争老兵,更是用亲身经历让“感恩烈士”的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当年父亲在战斗中重伤,两位为掩护他撤离壮烈牺牲的战友,也长眠在这座陵园里。

  饮马革命烈士陵园建成后,父母常带他瞻仰舅舅与救父烈士的名字。亲人的牺牲、父辈的嘱托,让“守护烈士”成为杨智忠心中不可磨灭的信念,他听到招募烈士陵园守护人的消息,这位经历过军旅生涯的汉子,站在苍松翠柏间,做出了一个改变后半生的决定:“我要留下来,守护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

  民政部门同意他的申请后,他没有通知亲友,直接把东西搬到了陵园。面对家人们的苦苦劝说阻拦,杨智忠来看守陵园的决心始终未曾改变,“我总觉得守护烈士陵园是我军旅生涯的一种延续,在这里守护烈士英魂,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我还是一名军人。”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