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24载光阴换56次团圆——记“中国好人”杨智忠
2025-08-27 16:42 大众网
每一场迟到的相见都让杨智忠无比动容,送邵遵荣烈士“回家”的路,他走了十几年;一枚印章就是张志田烈士寻亲的所有物件;段秀钦烈士的子女带走了父亲墓前的一抔黄土,将思念化作前行的力量;无名烈士的孙子认领“77号”墓年年祭拜……这样的故事,杨智忠经历了许多许多。
截至目前,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杨智忠老人已经为56位烈士找到了家属,而且他还在持续不断地寻找着。“每找到一位烈士的亲人,我就觉得又完成了一项使命。”杨智忠说,“看着亲属们抚碑痛哭的样子,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数万字铭刻峥嵘,播种数十万人心田
随着守陵和寻亲工作的深入,杨智忠逐渐意识到,比守护陵园、帮烈士寻亲更重要的是传承烈士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只有小学文化的他拿起了笔,开始发掘烈士事迹和革命故事。为了准确还原历史,他精心研读陵园留下的所有可考的烈士资料,查阅了大量地方志和历史档案,将所有能查到的烈士姓名、籍贯、年龄、牺牲年月、参加战役等信息逐一比对,用近5万字的手写笔记,为烈士们勾勒出虽模糊但温暖的“生平画像”。
在深入挖掘烈士事迹的同时,杨智忠还积极推动烈士祠的改造提升工作。昌邑市在原有的烈士祠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将烈士祠分为瞻仰区和墓区两部分。通过查阅史料、多方走访联系、摸底排查,收集了于培绪、卢志英、王锐等革命烈士的遗像、史料及遗物,编写了524位革命烈士英名普和烈士传,陈列于瞻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