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24载光阴换56次团圆——记“中国好人”杨智忠
2025-08-27 16:42 大众网
就这样,杨智忠和妻子于爱云一起,带着3岁的小孙女住进烈士陵园一侧的小屋,成了720位烈士的守卫者,这一守就是二十四个春秋寒暑。
八千多个日夜里,杨智忠的生活轨迹简单得近乎单调:清晨早早起床,清扫陵园落叶;白天修缮设施,描红碑文;夜晚巡查园区,确保一切安好……在他的精心守护下,陵园内部井井有条:林间道路一尘不染,模糊的碑文被重新描金,园内绿树成荫,庄严肃穆。
这里不再只是一个安葬烈士的场所,更成为了一个精神家园。每年清明、国庆,前来祭扫的人群络绎不绝,人们在这里缅怀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二十四个春秋流转,杨智忠的头发从乌黑变成霜白,背也不像当年那般挺直。但每当他清晨巡视墓园,看到朝阳为墓碑镀上金边,听到风吹过松针发出的沙沙声,总会想起刚来时的情景。
万里艰辛寻亲路,五十六忠魂终归乡
在饮马烈士陵园,杨智忠每天认真看守着这里的墓碑和绿化。他原本以为,把陵园维护得整洁庄重,就是自己全部的工作。直到有一天,两位寻亲的烈士家属让他意识到,比起守好这片陵园,也许还有更重要的事等着他去做——帮助这些长眠在此的烈士,找到回家的路。
2004年的一天,烟台海阳的两名烈士家属前来寻找烈士墓。他们告诉杨智忠,自己的爷爷是在丈岭战役中牺牲的,父亲生前四处寻找都没找到墓地,他们好不容易循着线索找到了这里。杨智忠赶忙翻出名册,却没找到与烈士证上相符的名字,接着又带他们到丈岭战役墓区转了好几圈,依旧没找到,便告诉他们这可能是无名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