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战文物中,看到威海的“来时路”
2025-08-28 10:26 大众网
□ 宁晓洁
八十载光阴流转,历史从未忘记——威海,这座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海疆要塞城市,曾是甲午战争的悲壮战场,更在全面抗战爆发后成为胶东地区抵抗日寇的战略前沿。这里三面环海、地势险要,既是日军必争之地,也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烽火台。七七事变后,烽火连天、扫荡频繁,但英雄的威海人民从未低头、奋起反抗,书写了壮烈的抗战史诗。
历史的重量沉淀于一件件实物之中。它们历经烽火而幸存,成为历史的断面,向我们讲述时光积淀的故事——一封密信、一页手稿、一张照片,以最原始的形态承载威海的抗战记忆,也标记出一个民族面对存亡绝续之际的精神高度。
一封信件,成为点亮黑暗的明灯

1936年春,在“一一·四”暴动失败后的至暗时刻,中共胶东临时特委书记理琪于文登沟于家村伏案疾书,写就《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他与战友以农民听得进的语言,耗时半月刻印60本,秘密发往各地,在断裂的组织中重新织起信念之网。
“同志们,胶东已到活跃满地的世界了。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一铿锵呼喊,如星火照亮昆嵛山,直接指引红军游击队整训,并为天福山起义奠定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