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店的不如送外卖的?一位二手餐饮设备回收商眼中的“外卖大战”
2025-09-15 06:13 大众新闻·半岛新闻
张刚(化名)是我前几天才新接触的一个客户,他在北京三里屯附近开了一家日式拉面店,主打品质快餐,不做外卖,套餐定价30元左右。他虽不算大富,但收益一直还算稳定。自从外卖大战进入白热化,他店面的月营业额陡然下降了50%。“现实仿佛一盆冷水,就算你不参与,也逃不过这场大战带来的行业地震。”苦撑几个月后,最终还是走到了关店转让这一步。
外卖大战“卷出”了一块钱的奶茶、十元以内的饭菜,消费者在为吃到“便宜餐”而狂欢的另一边,卖堂食却成了餐饮最底端:外卖出单机器疯狂运转,骑手匆忙取餐赶着送手里的一堆单子,后厨忙得团团转,但坐在门店里吃饭的顾客却寥寥无几。
对餐饮商户来讲,面临着这样一个困境:做外卖吧,看着订单热闹,但增量不增利;不做外卖吧,门店堂食几乎没有顾客,消费者全被线上的低价补贴吸走了。我见过不少原本主打堂食的餐馆,在“外卖大战”的裹挟下,堂食与外卖的比例从原先的3:1,硬生生颠倒成了1:7。
我是餐饮业的“测温器”
在餐饮业有这样一个认知,能挺过五年的餐馆往往意味着口味过硬、熟客稳定,这些老店可谓是那条街上的“扛把子”。我们以前从没专门统计过老店关门的数据,因为实在太少。但从今年开始,情况明显变了。
5年以上老店关门数量,占我们总回收量的比例突然跳到了10%,也就是说,每回收十家店,几乎就有一家是经营五年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