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自动落锁”哪些隐患要警惕?维权证据怎么留?
2025-09-15 14:54 上观新闻
近日,“共享单车自动落锁致人受伤”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共享单车安全使用话题再度成为公众热议焦点。共享单车是否具备自动落锁功能?实际运营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骑行者该如何规范操作防范风险?事故发生后又该如何有效取证维权?针对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相关业内人士与律师,从技术机制和法律维权两方面进行解读。
业内分析
或与违规超量投放有关
据业内人士介绍,早期的共享单车多采用机械锁(如马蹄锁),需用户手动上锁,并不具备自动落锁机制。目前,主流车型普遍搭载电子锁(又称分体锁),用户结束骑行时若忘记还车,可通过手机App操作实现“远程落锁”。
对于“骑行中自动落锁”的说法,该业内人士表示,从技术设计角度而言,车辆处于运动状态时,系统会自动屏蔽锁车指令,正常情况下骑行中落锁的可能性极低。进一步分析异常落锁情况的成因,或与部分企业违规超量投放有关。媒体公开报道中,有城市在共享单车专项整治行动期间,通过大规模扫码抽查发现,有企业存在严重的“一码多车”(即一个二维码对应两辆共享单车,通常又称“套牌车”)及违规超量投放的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一般情况下,“套牌车”投放位置相距较远(如跨区投放),借助蓝牙定位,同时启用导致锁车的概率极低。但若企业运维管理不到位,加上车辆流动导致两辆车距离过近时,蓝牙识别就可能出现偏差,进而在错误时机触发落锁,形成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