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确证?如何保护?海拔最高秦刻石认定背后的故事
2025-09-17 11:25 新华网
研究石刻,传统且高效的方法是拓印。但尕日塘秦刻石情况特殊:刻石本身虽然整体结构稳定,但部分岩层有剥落风险,需要科学保护、精心呵护,不能拓印。
幸好,如今文物工作者们的“装备”很全面。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黎介绍,为获取刻石详细文字信息,采用了高精度信息增强技术。该项技术可在对文物本体没有任何接触和损害的前提下,进行数字化采集。
通过信息采集和提取,专家获取了尕日塘秦刻石的正射影像图、高清数字线图、高清电子拓片和高清渲染图。单张图像分辨率不低于600万像素,影像数据量达到500张、60GB。
尕日塘秦刻石高清正射影像图(国家文物局供图)
在多种高科技手段的“访问”下,沉默了2000多年的刻石终于“开口”了——
微距摄影技术采集刻石文字笔画的刻痕特征,证实刻石系采用平口工具,斜方直接入石刻制而成,符合时代特征;
便携式荧光光谱仪对刻石表面及刻痕内部的元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刻字区域和非刻字区域的元素成分差异较小,且均未检出钨、钴等金属元素,排除利用现代合金工具凿刻的可能;
自动矿物电镜分析了刻石的矿物成分、分布规律和颗粒特性,发现刻痕内部和刻石表面的矿物类型、含量基本一致,说明刻痕内部与刻字周边岩石均经历了长期风化作用,排除了近期新刻可能。
古文字学家则发现,刻石中“昆仑”二字与里耶秦简中的写法一致。李零说,刻石中“可”字的用法是非常典型的秦汉古书里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