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确证?如何保护?海拔最高秦刻石认定背后的故事
2025-09-17 11:25 新华网
“现场考古调查结果显示,从自然地貌、气候环境条件、区域历史文化背景的角度来看,扎陵湖地区都具备出现秦代刻石遗存的条件。”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进先补充道。
为何刻石历经2000余年自然风化保存至今?李黎分析,刻石面向东南,背山面水,遭受风蚀和光照高温辐射影响相对较弱,利于长久保存;刻石为石英砂岩,属高磨蚀性岩石,为其长久保存提供了必要条件。
长期风化作用形成的岩石漆(国家文物局供图)
专家们表示,接到研究任务后,他们以科学论证、实事求是为原则,不预设结论,基于现场调查成果和科学检测数据,最终形成了《青海省玛多县尕日塘秦刻石调查报告》。这份从多学科多角度对刻石进行论证的报告,近期将在学术刊物发表。
“这次是方法论上的突破。不拓印,不扰动本体,如何能取得文字信息与科学数据,专家们最后都很激动。”一位专家感慨道。
系统保护 加强考古
喧嚣暂停,但文物工作者还有许多工作要干。
地处青藏高原无人区,风雪无情、高寒严酷,尕日塘秦刻石的保护研究面临各种挑战。
目前,国家文物局从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经费中,拨付了尕日塘秦刻石抢救性保护经费,支持玛多县设置保护围栏,建立临时性看护用房,解决一线值守用水用电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