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以为在减肥,其实很伤身!这5个“无效减肥”行为快自查

2025-09-21 06:20   央视新闻客户端

  缺乏胆碱可能影响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使甘油三酯无法从肝脏转运,而在肝细胞内堆积;蛋白质摄入不足可能使载脂蛋白合成下降;缺乏欧米伽-3脂肪酸;吃太多碳水化合物引起胰岛素抵抗,都有可能加剧这一过程,诱发脂肪肝。

  无效减肥行为二:不吃主食

  如今,不少人将不吃主食(碳水化合物)视为“健康新时尚”。然而,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建议,人体主要(50%~65%)能量供给应来自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还是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

  长期不吃主食可能会增加蛋白质消耗,不仅降低基础代谢率、增加减肥难度,还会引起皮肤毛发干枯、月经紊乱、免疫力下降等问题。而且,这种方式可能会激发人们对高碳水食物的渴望,在恢复饮食后容易反弹。

  有研究发现,低碳水饮食组在减重初期体重下降比低脂饮食组更快,但一年后两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低碳水组更易反弹。

  无效减肥行为三:迷信“零脂肪”“零糖”食物

  有些人认为,只要买食物时注意选择“零脂肪”“零糖”食物,就能大大提高减肥效果,这个观点有些片面。

  首先,“零脂肪”“零糖”并不是完全不含脂肪和糖。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25),食品中脂肪和糖含量达到“每100克/毫升中脂肪/糖含量不超过0.5克”即可标注“零脂肪”“零糖”。可见,这类食品中依然有脂肪和糖。

  第二,即便脂肪和糖含量低,依然可能高热量。

  如果一种糕点零糖、零脂肪,却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热量依然不会低。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