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数字打开不一样的齐鲁粮仓

2025-09-22 07:10   大众新闻

  今年,聊城市东昌府区的种粮大户王伟特意使用了进口收割机。收割机宽度5米,马力大、作业效率高,平均每天能收割300亩小麦,每亩机损率控制在2‰左右,收割成本大幅降低。

  机损率降低背后,是粒粒归仓,是农机装备水平的巨大飞跃。目前,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22亿千瓦、稳居全国第一,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1.7%、高出全国平均17个百分点。全省小麦机收率99.8%,平均机收损失率由2022年的1.07%下降至2025年的0.78%。

  在谷物联合收获机领域领先的潍柴雷沃智慧农业,除了谷神GM5125、GR3106等备受瞩目的“收割利器”外,今年还首次将AI大模型应用于“三夏”作业,构建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

  在邹平市,由中科院空天院打造的无人农场,将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建成,预计减少农场劳动力70%以上,综合生产成本节约不少于10%,单产增产比例不少于5%,有效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

  去年,国家发布《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提出要落实部分品种增产任务和分区域增产布局。农业农村部也制定了小麦单产提升的行动目标,要求小麦单产年递增0.5-1个百分点,到2030年平均单产提高10%以上。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5夏粮生产数据,山东夏粮播种单产达452.8公斤/亩、居全国第一,总产达547.4亿斤、增量全国第一。

  如何实现夏粮生产“双第一”?关键是要素保障。山东聚焦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各地持续强化良田、良种、良法、良制、良机集成、示范和推广。

  要素如何保障?数据是最客观的记录者。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