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千年古城如何打造文旅新地标——来自河北省邯郸市的调查

2025-09-22 13:10   经济日报

  针对赵文化、磁州窑文化、成语典故、红色文化等核心资源,邯郸还深化相关学术研究、价值阐释与创意转化,赋予其时代新意,推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服务当代需求,鼓励以保护为前提的创新性利用,增强公众参与感、获得感,实现文化赋能旅游、旅游传播文化。

  走绿色生态之路

  清澈的水源、清新的空气、碧绿的山川,是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没有高水平的生态文明,就没有可持续的文旅融合。

  邯郸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丰富的矿产资源为邯郸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让生态环境承受了巨大压力。为此,邯郸坚持生态修复与文旅融合发展并重,走出了一条从资源依赖到文旅赋能的道路。

  青山滴翠,碧水泛波,花田铺“金”。在过去以挖煤为主要营生的邯郸复兴区东高河村,满载游客的小火车在花田中徐徐穿行,游客们纷纷举起手机拍摄,尽情享受乡村美景。

  随着村里文旅产业的发展,50多岁的村民岳素芳在家门口当上了花田小火车司机。“最多一天,我满载着游客跑过41趟。”岳素芳说。由黑变绿,由吃“挖煤饭”到吃“文旅饭”,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态修复,荒山披绿装,矿山变景区。太行山余脉的紫山,距邯郸市中心仅15公里。20世纪80年代起,因矿产丰富,核心区内先后出现40余家煤矿。随着生态问题日益凸显,邯郸打响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攻坚战。“我们先后清除小煤矿、煤场、石料厂200余家,对紫山约6000亩受损山体进行治理修复。”邯郸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涌介绍。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